在古代,当一位帝王去世后,人们通常会根据其一生的贡献来为其定下谥号,而“纣”这个字在“谥号”中可谓是极为不吉利的象征。“残义损善曰纣”,即是说,因纣王过于残暴、昏庸,所以得了这个谥号。因此,商朝的纣王在后人眼中,常常被视为一个沉迷美色、昏庸无道、极为严苛和暴虐的君王。看过《封神榜》的人也许会觉得这描述没有错股票配资怎么开户,确实符合纣王的形象。
但是,纣王仅仅因为在牧野之战的失败而选择自尽,究竟是什么让这位一度强盛的帝王走到了这一步呢?为了探寻这个问题,我们还需要走进纣王的过去,看看他的生平和遭遇。
商纣王,姓帝名辛,是商朝的最后一位君主。史书中记载,帝辛自幼聪明过人,才智非凡,成年后更是卓越不凡,能言善辩,接受事务的能力极强,体力也极为出众,甚至能单手与猛兽搏斗。在他掌政的时期,凭借着非凡的勇气和谋略,帝辛拓展了商朝的疆域。最辉煌的时候,他将国土扩展到淮河下游和长江流域,商朝的领土得到了大幅度的扩展,这不仅促进了中原文化的传播,也让商朝的经济和生产力得到了飞速的提高。
展开剩余83%由此可见,早年的帝辛在治国理政上确实有着非凡的能力。古代帝王如果能拓展疆土,通常也意味着国家的强盛和帝王的雄才大略。商纣王不仅扩张了领土,还极大地提升了当时国家的生产力和繁荣程度。
然而,正是这份天赋与才能,让帝辛逐渐变得骄傲自大,目空一切。他对权臣的谏言毫不在意,始终认为自己是天命所归的天子,理所当然地高高在上,无视他人的存在,任性妄为。曾有一位大臣向他进言:“陛下,周国正在窥伺我们,东夷的局势也紧张,如果不早作准备,恐怕国家将面临危机。”然而帝辛听后大笑,回应道:“你太杞人忧天了,我是天命之子,万事皆由天命所定,何须为这些琐事担心?”每当有臣子上奏劝谏,帝辛不仅不反思自己是否应改进,反而认为这些忠言是在挑战他的君权,甚至愤怒至极,直接将这些臣子处死。
当时,帝辛任命了姬昌、九侯和鄂侯为三公,九侯的女儿因为看不惯帝辛的荒唐行为,便表达了反感。帝辛怒不可遏,将她杀害,还将九侯用酷刑处死,剁成肉酱。这一事件引发了鄂侯的不满,他上书劝谏帝辛,但帝辛再次愤怒,将鄂侯处以“脯刑”,将其做成肉干。帝辛的残暴和嗜杀令整个朝廷充满恐惧。
在这些血腥事件之后,帝辛竟将西伯侯姬昌囚禁起来,最终还是通过姬昌的部下送上美女和珍宝,才将其释放。心有余悸的姬昌便请求去边疆守卫,去扩张疆土,试图离开这个暴虐的王朝。渐渐地,朝廷中的臣子们变得畏首畏尾,明知帝辛的所作所为已不可理喻,却不敢再提出任何忠言,因为他们深知一旦反对,便可能遭遇杀身之祸。
然而,在这一切背后,有一个女人的名字始终没有改变,那就是妲己。妲己,凭借她倾国倾城的美貌,深深迷住了商纣王。纣王几乎对妲己言听计从,为了讨她欢心,他命乐师创作了大量的音乐和舞蹈,并日日与她共度时光,沉溺于欢乐和享乐之中。妲己的任何要求,纣王都会全力满足,甚至在朝堂之事上,也让妲己过问。妲己干预政务,引发了朝中许多大臣的不满,认为她不过是祸国妖后,扰乱朝政,若继续下去,商朝必定灭亡。
其中,“牝鸡司晨”这一典故便是因妲己而起,意思是母鸡代替公鸡报晓,用以形容妲己干预朝政。而比干曾大胆劝谏帝辛,认为妲己是祸国的妖女,帝辛应该处死她,但纣王听后大怒,认为比干才是妖言惑众,竟敢批评妲己。此时,妲己低声在帝辛耳边细语:“大王,妲己听说圣人的心有七窍,想看看究竟是何模样。”于是帝辛命人剖开比干的胸膛,取出他的心,献给妲己。这一残忍的事件便成为了“七窍之心”的由来。
比干被杀后,另一位重臣箕子担心自己也会遭遇同样的命运,假装疯癫,逃到外地当奴隶,希望能逃脱纣王的毒手。然而,帝辛得知后仍将箕子囚禁起来。更令人寒心的是,帝辛任命了费仲来管理政事,费仲是一位极端自私、谄媚小人的代表,他在权力上助纣为虐,百姓愤怒至极,却无力反抗。
为了取悦妲己,帝辛下令大量征募劳工建设奢华的宫殿,强制征用大量劳力,不分老少,无论是年老的父母,还是尚在襁褓中的婴儿,都不得不为建造宫殿辛苦劳作。在矿场上,士兵们用鞭子驱赶着疲惫的劳工,不少老人和孩子在严苛的劳役下死于非命,百姓对帝辛的统治深感绝望和愤怒,但却无力反抗,内心充满了对改变现状的渴望。
这种局面持续了多年,商朝的统治逐渐走向崩溃,帝辛身边再无忠诚的臣子,取而代之的是一群唯利是图的阿谀奉承之徒。宫廷里依旧歌舞升平,而外界却已四面楚歌。帝辛的冷酷、暴虐和昏庸,终究让他在历史上留下了一个不堪的名字。
最终,周武王得知商朝内部已经彻底瓦解,决定采取行动。周军在牧野与商军展开决战,尽管商朝的军力远超周军,但因为内部离心离德,商朝的败局已定。帝辛在牧野之战后,未曾做出任何有效的防御措施,选择在鹿宫自尽。周武王得知后赶到,将其首级示众,商朝彻底灭亡。
人们至今仍对商纣王的突然自尽和商朝的灭亡充满疑问。为什么帝辛在牧野之战后,毫不反抗,选择自尽?从地理上来看,牧野与商朝的首都朝歌相距较远,完全可以设立防线继续抗战。从兵力上看,商朝军力占据优势,完全有可能抵挡周军。然而,帝辛为何在此时放弃了所有抗争?
有学者分析,这其中有两大原因。首先,内部的离心离德,许多曾效忠于纣王的将领已经倒戈,如商朝的将领胶鬲便与周武王暗中合作。其次,帝辛的战略失误使得商朝错失了抗衡周军的最佳时机。面对一场本应有胜算的战争,帝辛未能做出明智的选择,最终导致了商朝的覆灭。
总的来说,商纣王的灭亡并非偶然,而是他自身昏庸无道、暴虐专横的所作所为
发布于:天津市锦富优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